“懷疑的時代為什么要堅守科學的信仰?”中央財經(jīng)大學大二學生戴子鈞最近聽到這樣的討論,不是在大學思政課堂而是在宿舍里。
為什么思政課上的內(nèi)容,會讓同學們?nèi)绱藸磕c掛肚?傳說中的大學“水課”又是如何吸引住“90后”年輕人的?針對思政課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足等問題,中央財經(jīng)大學探索研究出了新對策——“問題鏈教學法”。
“問題鏈”:思政課堂最誠摯的邀請
在講授“人生價值”的課堂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師謝玉進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為什么還要活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像一塊石頭投進平靜的湖面,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因為不想死”“為了改變世界”……答案五花八門,不少同學直呼“腦洞大開”!這些有沖擊力的問題和答案讓課堂“燃燒”起來。時至今日,大二法學專業(yè)的王姝回憶起那堂課依然意猶未盡:“我們從過去一味接受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去主動思考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人生、選擇、生活……”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坦言,思政課如何在多元中堅守核心,在變化中尋找不變,讓學生從“旁觀者”轉變?yōu)?ldquo;課堂的主人”,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們在嘗試和探索中找到了“問題鏈教學法”:以學生關注和困惑的問題為起點,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引導教學,讓教學沿著答疑解惑的認知路徑層層遞進、不斷深入。
馮秀軍認為,“一個個精心設計、連環(huán)拋出的‘問題鏈’,就像一張又一張的請柬,是思政課教師向學生發(fā)出的最誠摯的邀請:讓我們一起來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前,如果我自己給出結論,然后去論證,無論我的論證多么完美,多么無懈可擊,學生都顯得漠不關心”,現(xiàn)在,每當謝玉進老師拋出一個好問題,“學生們立馬提起了精氣神兒,被這些‘問題鏈’‘鎖定’。”
真問題:源自對學生和教材的深入研究
來自學生的反饋和課堂的實際效果證明,這些課堂上拋出來的問題只有抓得準,才能吸引人。那么,“問題鏈”里的真問題、好問題從何而來?
深入研究學生和教材,是抓住真問題的關鍵。馮秀軍表示,只有準確把握學生所學所想,才能避免教學“目中無人”;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避免教學“劍走偏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主任韓美蘭認為,“這些問題既是學生關切的現(xiàn)實問題,又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是學生成長主題和教材主題的有機結合。”
從2008年至今,中央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面向全國9個省市10所高校學生的問卷調研等形式進行調查,提煉出近千個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為準確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中央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思政課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研討成為常態(tài),老師們常常為一個“問題鏈”的提煉、設計和解答陷入熱烈的爭論之中。
以“問題鏈”導引教學,避免面面俱到的鋪陳與羅列,以理論的邏輯力量吸引和征服學生。這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
行走的課堂:讓“問題鏈”活起來
伴隨著《隱形的翅膀》音樂響起,9名大三學生用手語向展示會在場師生“唱”出了聾啞兒童的世界。此前,他們帶著對課堂問題的思考,走進北京市昌平區(qū)某特殊學校,與那里的孩子相處,在聾啞學校老師的指導下與那里的孩子互動交流。
課堂外,學生們正在用實踐和行動來解答“問題鏈”里的一個個問題。
“行走的課堂之創(chuàng)意課堂”展示會上,6支從2500名學生中遴選出來的實踐團隊圍繞“我的夢·中國夢”這一實踐主題,展示他們在行走課堂中的實踐成果。手機使用、茶文化與咖啡文化、家鄉(xiāng)文化風情等等都成為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抒發(fā)家國情懷的實踐主題。
。ū緢笥浾 陳鵬 本報通訊員 李明然)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