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海歸”增長率為29.53%,達35.35萬人,僅比當年出國人數少6萬人左右,今年回國留學生人數預計將超過40萬;留學生回國后第一次就業(yè)的起薪絕大多數低于6萬,占比約為67.2%。不少鍍完金回來的海歸們難以就業(yè)。據媒體報道,佛山本土海歸近年來暴增,但競爭力卻日趨下降,入職年薪多低于6萬元。(佛山日報昨日報道)
早在本世紀初,“海歸”一詞便已出現。其時,留學者仍是鳳毛鱗角,出國讀書機會可謂千載難逢。而隨著時間推移,各國陸續(xù)出臺留學政策利好,使得本來鍍金的留學漸漸走下神壇。再看如今,不光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留學人數暴增,包括佛山在內的地級市在近年的出國留學人數也呈井噴狀。
與高校擴招而導致的就業(yè)難相似,留學政策的放寬,使得不少國內學生出國讀研、讀博。除去國外學術氛圍好、師資力量雄厚等原因,更為大眾所熟知的,是國內就業(yè)難所造成的客觀環(huán)境所致。既然不能短期在國內找到合適工作,不如出國讀研。既為深造,亦為規(guī)避就業(yè)風險,一舉兩得。
但真的勇士,總是需要直面血淋淋的事實;貒,海歸就業(yè)仍成為一大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在各種招聘會上,海歸與非海歸之間界限已漸漸模糊,國內招聘會在逐步“去海歸化”。據部分招聘獵頭介紹,目前國內存在大批快餐式留學者,縮短留學年限,只為成為“速成式海歸”。另據了解,不少海歸在招聘過程中過分強調自身海外教育背景,導致海歸身份反成部分求職者面試過程中一大包袱。
這便是現實中海歸就業(yè)的一大特點:自我標簽化。不論是將沉重的國外名校頭銜壓于己身,還是刻意區(qū)別與國內競爭者之間的優(yōu)劣,在海歸自己看來,這是優(yōu)勢,是利;而在不少招聘方看來,這恰恰卻是劣勢,是弊。“他們應該明白,如今的絕大多數留學,已經不再是教育金字塔尖的游戲了。”換而言之,以規(guī)避就業(yè)為由的海外求學,大部分都是暫避現今之險,以換取片刻穩(wěn)定安逸。而回國后以“海歸”一詞前往招聘會的自我標榜行為,在多數H R眼中卻是難稱優(yōu)勢。換個角度思考,其實留學也是一種投資,既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回國面臨失業(yè)風險也便不足為奇了。留學有風險,海歸就業(yè)需謹慎。首要謹慎之處,便是擺正自身心態(tài),便是回歸大眾招聘,從而自我去掉那張印有“海歸”的標簽。(趙騄汀)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