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果蠅可能不會唱歌、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或者穿傳統(tǒng)服裝,但這并不代表它們沒有文化。最新證據表明,雌性果蠅能基于它們看到的其他雌性果蠅選擇的伴侶,創(chuàng)造獨特的“約會”習俗。
科學家在特定猿類的毛發(fā)梳理模式以及一些鯨和鳥類的歌聲中發(fā)現了文化傳統(tǒng)——在不同代際之間傳遞并且通過社會學習得以擴散的特征和行為。但并未有證據表明,諸如昆蟲等更小的生物也擁有文化。
為此,研究人員設置了一系列實驗:一只作為“觀察者”的雌性果蠅目睹一只“示范者”在兩只雄性果蠅之間作出選擇。兩只雄性果蠅僅在人造色素——粉色或者綠色上有差異。當輪到“觀察者”交配時,它們在超過70%的時候選擇了相同顏色的伴侶。這已經超過了隨機概率。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發(fā)現。
該團隊還通過將12只“觀察者”放到由6只“示范者”圍繞的六角形容器的中心,測試了可靠的偏好如何被傳遞給下一代。6只“示范者”完全選擇了粉色或者綠色的雄性果蠅。在第二輪交配中,最先交配的“觀察者”變成“示范者”。在36次實驗中,粉色或者綠色偏好被一直傳遞到第八代,此后它們開始再次隨機選擇。
不過,該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發(fā)現,當每代果蠅的種群數量大于30時,被繼承的偏好更有可能堅持下去,并在上千代果蠅中傳遞。
科學家想利用這些發(fā)現探尋果蠅社會學習背后的遺傳學和大腦回路。他們還希望在野生昆蟲種群中測試文化傳承現象,看看能否在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之外的物種中發(fā)現任何隱藏的文化傳統(tǒng)。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