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是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的院長,也是國內的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我自己上午聽了習總書記的報告以后,有兩點對我的感觸特別深,
第一點,人才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的競爭力其實是人才的競爭力。歐美同學會在中國人才強國中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目前,我與王會長在合作做一個關于新加坡人才戰(zhàn)略的課題,希望國外的人才戰(zhàn)略可以對國內的人才戰(zhàn)略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我國在人才引進、人才培育和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建立明晰的制度,從而保證人才引進工作的高效性、持續(xù)性和透明性,從而保證我們引進來的人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人才,是第一流的人才。
人才引進之后,很重要一點是對人才的培育和管理,F(xiàn)在人才是一個一把手的工程,領導對人才在引進過程中很重視。但是,人才引進來之后,如何發(fā)揮人才的作用?如何使引進的人才在新的環(huán)境下面與現(xiàn)有的人才進行磨合?如何使引進人才扮演領軍人物的作用?上述這些問題需要各級領導給予同樣的支持。
第二、歐美同學會和海外人才可以在民間外交里面扮演重要角色。很多海外民眾是通過歐美同學會這樣的組織或者海外華人的移民群體來了解中國。而海外華人的移民群體,特別是高端人才,對中國和國外都十分了解,能夠扮演很積極的橋梁作用。今后,我們需要在制度上、在程序上將這種橋梁的作用具體化。例如,歐美同學會可以到海外舉辦活動,或者進一步,歐美同學會可以在海外創(chuàng)立分會,可以跟當?shù)氐氖诡I館、留學生組織、華人學者組織保持密切的接觸和交流,這樣就能夠及時地把歐美同學會的信息、關注點通過海外分會傳播給海外華人。
歐美同學會可以進步一步提升建言獻策的層次。建國之初,海外華人可以作為全國政協(xié)的正式代表,后來這一制度沒有延續(xù)下來。希望政府可以吸納海外的人才,特別是居住在海外但能保留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成為全國政協(xié)或者全國人大的正式的代表。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制度化的渠道為國家建言獻策。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